论坛   医疗健康   【警惕】五岁两兄妹双双蘑菇中毒,送进医院
返回列表
查看: 3131|回复: 0

【警惕】五岁两兄妹双双蘑菇中毒,送进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6 2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泸州

17eb2aed6b891eb6ad2d3e62cda5f635.jpg
54fa688bda4a953893c17a19e7cef6d2.gif
008acd037affd6186678aa182d9e4564.jpg

近日,5岁的哥哥小伟和3岁的妹妹小敏(均为化名)吃了奶奶煮的野生蘑菇汤两小时后,双双出现多次呕吐,同时多次腹泻解水样便。

于是家属带着患儿于当地医院就诊,进行补液治疗后,家属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转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童诊疗中心。


60bc00adf202c0f39587a27e207ae841.jpg
到院时,患儿精神较差、发热、头痛、恶心欲吐、解水样便、小便量减少,蒋英丽医生接诊并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其为蘑菇中毒,同时中医辩证为毒蕈中毒、邪毒内扰证。

于是为其制定了中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西医予以洗胃,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及灸法温中止呕,健脾止泻,治疗两天后,患儿康复出院。


6b080e92e5824bc0f1fbc8ea9f201de5.jpg
蒋英丽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PROFILE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1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咳嗽,肺炎,儿童哮喘,小儿扁桃体炎,儿童鼻炎鼻窦炎,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等儿科疾病。

01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f394d2251e964b6da968b98f40b76df6.png


086c04a9a2ef5b8882ce34187272819c.png

切莫听信民间流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毒蘑菇种类繁多,很难识别,这些所谓的民间方法都不可靠。


食用菌菇时勿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02
蘑菇中毒分为七种类型

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光过敏型

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视、哭闹无常、呼吸抑制等表现。

一般个别病例可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毒蘑菇,最初都可能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起病短则1-2小时,长则超过6小时;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早期呕吐、腹泻症状缓解后,往往在36小时后出现相应器官损害表现。


如果食用蘑菇后出现这些症状

必须马上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期,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你以为的毒蘑菇是这样的

0e5b3e64b938cfc1a91c76f81379c2f7.png
这样的……

b5d99877713eddcc8e05129851feb16e.png
甚至是这样的……

2315bf4f175650522670081cbbfda6f5.jpg

但实际上呢它也可以是这样的

a38d4661aeafb102613893cf2424a5f2.png ▲热带紫褐裸伞甚至是这样的

909cb424289b39cd97174597b531b20d.png

▲灰花纹鹅膏



a688f4ddb4a9e398395cb8050cb7a273.png

▲亚稀褶红菇


03
发现野生蘑菇中毒后该怎么办?

·及时就诊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告诉接诊医生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正确处理

在等待救治时,可采用简易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咽喉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对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患者适当束缚,防止其伤人或自残等举动。


·保留证据

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把进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给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04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

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e27fea1a45c81c316f013303646f9eb5.jpg



儿童诊疗中心

儿童诊疗中心下设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四个亚专业组。

科室注重中医药特色的发挥,形成了内病外治的治疗特色,开展多途径联合治疗重症肺炎、哮喘、慢性咳嗽、腹泻病、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中药敷贴治疗小儿腹泻病、厌食、多汗、鼻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肺炎、哮喘、慢性咳嗽,中药熏洗治疗过敏性紫癜,采用“伏九贴”防治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推拿按摩治疗厌食、便秘、咳嗽等。



a8280497e682769caccfb3a9db4c10d8.jpg

16b20aa8b1f8c87120324c6f15937340.jpg

452e6ffdee70d06f75c63fda69ee5244.jpg

e601dde96cb245a4b1b7f1204cfd86d3.jpg

6a29e8f10ec1d7939d146c4a38f40af8.jpg

a35c43573ad5837da850af0b4881cf9f.jpg

faac205aac4dd4d3d6b3c1245f3dd433.jpg

0907d6b7b5a60552a7c929fc9947bda6.jpg

c30ed619fd867e502a62c38c093c1a00.jpg

ea180eeeefaa2ce2cb4402a7311432c5.jpg

[color=var(--weui-LINK)]预约挂号

点击下面关键词,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挂号方法 | 胃肠镜检查 | 内分泌失调 | 止痛药不能乱吃[color=var(--weui-LINK)]胆囊结石|毒蛇咬伤 | 蘑菇中毒 | [color=var(--weui-LINK)]中医药特色产品
审稿/马艳萍
编辑/叶晓霞校对/王    凡投稿邮箱:XNYDZYYXCB@126.COM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4be867f209ad00b14bae694115bc030.gif

be21264eec110b015c7b58511f39bdb1.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11 | 帖子:4475

精彩推荐:下载手机客户端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0-31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