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医疗健康   了不起的她们 | 老中青三代护士,炼就“十八般武艺”服务酒城百姓
返回列表
查看: 8274|回复: 0

了不起的她们 | 老中青三代护士,炼就“十八般武艺”服务酒城百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0 14: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四川泸州

柔情的双手,迎接生命的希望;温馨的话语,呼唤健康在起航……”歌曲《中国护士》形象刻画出护士这个职业。三八节前夕,记者前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原泸州石油医院,以下简称“附四院”)采访,聆听“老中青”三代护士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


做一台手术

从十多个小时减至两三个小时


2020年6月,37年“护龄”的胡运桃光荣退休,但她把自己的“晚霞时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护理事业,退休第二天便返聘回到医院,继续担任手术室护士长。“本来已经提前计划好,和老伴到全国各地旅游,过去工作太忙,留下不少遗憾,但刚退下来就变卦了,主要还是自己舍不得离开岗位。”


微信图片_20220310142920.jpg


1985年,胡运桃从泸州医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卫校毕业,此后一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属医院”)手术室护理岗位上任职。2018年,胡运桃被派来附四院支援,一干又是4年多。


谈起这些年医院的最大变化,胡运桃感受最深来自手术效率的大幅提高。


“我们早期完成一台手术往往需要10个小时左右,记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手术,是从早上9点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做完后手术室里每个人都虚脱了。”回忆起1985年刚参加工作的情形,胡运桃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医院没有空调,夏天做手术,就用电风扇吹干冰袋来降温;冬天做手术,又搬来天然气炉御寒。“做介入手术夏天是最恼火的,我们穿着很厚的铅衣外套,带上口罩,一站就是大半天,像蒸桑拿一样,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条件的艰苦不只限于手术室,护士除了协助医生手术,给病人输液打针、包扎换药、擦身换衣裤之外,还要承担各种繁杂的后勤工作。“当时医院没有专职后勤保障人员,繁杂的后勤工作也归护士管,不少仪器设备都是几十上百斤的铁坨坨,也需要护士搬运。”


胡运桃介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如今完成一台普通手术的时间,已缩短至两三个小时。“比如附属医院各种尖端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甚至还配上了机器人协助手术。”


“一般的护士进不了手术室,进手术室的护士不一般!”对于这句话,胡运桃体会很深。


“一台手术中,护士和主刀医生必须时刻保持‘心有灵犀’状态,什么时候递刀、什么时候递线、什么时候递纱布,都要做到无缝对接,哪怕片刻的停顿和迟疑,都可能打乱手术的节奏。”胡运桃说,在手术前,她都要和主刀医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手术习惯和节奏,在手术后,对医生的手术习惯详细记录。“主刀医生可以指定参与手术的护士,‘点击率’是考核手术室护士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这些年里,因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对护理岗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胡运桃进修了本科学历,经常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紧跟时代需要。“我已步入职业生涯末期,现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帮助年轻护士们成长,让她们能够早日撑起医院手术室的一片天!”


“70后”护士

见证医院经历辉煌-低谷-复兴“三部曲”


90年代年,从小在川南矿区长大的女生邓英,从成都石油卫校毕业,喜洋洋地成为川南矿区职工医院的一名护士。


据邓英回忆,医院当时在泸州地区赫赫有名!烧伤科、外科、传染科都是特色科室。尤其在治疗一些职业病上,很有“几把刷子”,实力不输给一些大医院。回忆起当年医院的知名程度,邓英的脸上扬起一丝自豪:“当年慕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特别多,排着长队来看病挂号,为了解决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连走廊上都增加了不少病床。护士忙得更是天天加班……”但是,当看到这些患者康复出院,邓英觉得再累再苦都值得。


微信图片_20220310142924.jpg


2000年,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改制“瘦身”,泸州石油医院从矿区剥离推向社会。从前是背靠矿区这棵“大树”,如今要独闯天下。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石油医院很多医护人员不知所措,有人改行回到中石油其他岗位工作、有人干脆下海经商,有人选择自立门户独自行医……一夜间,大量人才选择“拿钱走人”(买断工龄),医院发展举步维艰,医疗技术水平落入低谷。年轻的护士邓英,本着对护理专业的热爱,毅然选择继续留在医院。她一直坚信:“医院一定会有发展起来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可以为更多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服务了。”


“除了人才流失严重外,大概有10来年时间,医院没有再添置任何医疗仪器,各种设备严重老化。”回忆起医院低谷时期的窘境,邓英深有感触:“那个时候,据手术室的同行说,他们在一次手术中无影灯突然坏了,只好跑到外面买了两个手电筒,打着手电完成了手术。”


几番起落,几回摸索。2017年末,石油医院整体移交给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重新走上复兴之路。


“通过附属医院搭建的优秀学习与交流平台,我们逐步打开了专业领域内的眼界,接触到一些过去没有接触过亚专业学科与医护理念。‘老大哥’的学科更全、也更专业,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护理经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借助附属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邓英不断完善自己,学到了微创治疗、MDT (多学科联合治疗)、ERAS(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健康管理、未病预防等先进理念,她也在这样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完成了职称晋升,2019年,她被医院聘为副主任护师。


医院目前正处于再次起步阶段,虽然困难重重却充满了活力与希望,慕名前来的患者与日俱增。那种看着患者康复出院的“幸福感”再次回归,邓英十分珍惜,“大家都很珍惜这份职业。可以为更多的百姓健康服务,这是护士职业赋予我们的骄傲,同时,我们也要面对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挑战!”


“80后”护士

在精神病科,她整整工作了15年


“爷爷、父亲、姑妈都在医院工作,我是’附三代’!”现任附四院护理部负责人的向露薇常以此为荣。


向露薇生长在泸医附院。小时候,她每天跟着护士姐姐跑上跑下,俨然是一个小尾巴。小女孩眼中的护士姐姐,似乎每天就是打针、发药、输液,“当时感觉护士姐姐好温柔,工作也很好玩,并没觉得有多难”。立志长大也要当一名护士。2003年,向露薇从泸州医学院毕业,让她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被分到了精神科当护士。“本来想的是,去哪个科室都无所谓,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甚至传染病科都想到了,唯独没想到是去精神科。”


微信图片_20220310142928.jpg


第一天上班,老护士给向露薇打一剂预防针:“挨打挨骂正常哈,你要有思想准备!”果不其然,第一次跟着老师们查房时,便遭到迎面飞来一只拖鞋“攻击”。这时,老护士微笑地对向露薇说:“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群体,作为专科护士一定要包容,不能带着情绪去工作,更不能歧视病人!”老一代护理人良好的医德医风感染了向露薇,“很多精神病患者由于自知力缺失,不愿意治疗,自杀、自伤、冲动、外走等行为的发生更是常态,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需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和极强的责任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一旦模准脉搏,向露薇便对症下药:第一步时常跟病人聊天拉近距离,第二步当患者解除心理障碍,实施治疗……


在精神科,向露薇整整工作了十五年。“在过去,精神病学专业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障碍的患者数量激增,各大医院这方面的重视度开始大幅提升,学科的不断发展,让精神科的医生和护士需要更加努力去汲取新的知识,积极提升自己,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018年,向露薇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担任内科护士长,后升为护理部负责人。穿上白大褂,她就是在生命的舞台上与患者共抗病魔的战友;脱下工作服,提笔能搞行政管理工作;穿上演出服,能在文艺舞台上大放光芒。作为一名护士,她关爱患者,用自己的专业与爱心融洽医患关系;作为一名分工会主席,她积极策划组织各项活动,倾听职工心声,与职工打成一片;她说,“只有从事护士职业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这个工作的不简单,只有精通‘十八般武艺’,才能收获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信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11 | 帖子:4547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0-31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