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解密“常规”化验单,看懂所有参数不求人!
现在啊,大家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是越来越注意了,咱们医院经常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或者孩子带着父母来做体检的,还有很多是单位组织或者需要考证的朋友们也来做健康体检。
体检服务也好 流程也快,结果也出的快 但就是有很多人拿着体检结果吧 看不懂 各种参数、各种医学名词都是些啥哦 眼睛都看晕了 网上搜搜吧 又怕搜出来的说法不对,这可咋办?
哈哈,不要着急,解读报告的事情交给附小宣,今天附小宣就来教教大家,怎么看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三种常规检测项目的各项数据,探索来自身体内部的小秘密,让我们从血常规开始:
1 血常规 首先 我们要知道身体的血液 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其中血细胞中 主要包含这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
红细胞 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类似于快递员,当你的报告中发现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偏低,就会导致运送氧气的能力变弱。
因此,当你发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范围,有向下的箭头时,就要注意身体是否出现贫血的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否则贫血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心脏改变,影响神经系统和大脑。 
白细胞 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这5种细胞的总称。他们具有杀灭细菌或病毒的能力,共同维护身体的问题。当白细胞数低于参考范围,人抵抗力变弱,就容易生病。 
排除遗传因素外 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有这四类:
一、骨髓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二、药物 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甲亢药等。
三、病毒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病毒感染等。
四、免疫系统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是假性白细胞减少,这是由于白细胞滞留在循环池中引起的,实际上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并不低。
血小板 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止血、凝血。
如果血管破了以后,血小板会聚集到这个破口的地方,用一些凝血的因子、纤维蛋白将这个破口堵上。
问题来了 是不是血小板偏低就要进行治疗?
我们首先是要看一看血小板偏低的原因,比如白血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需要治疗的。同时,我们要看看血小板低的程度,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在这个范围内或者是稍微低一点都不用担心。
但如果是老年人或有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当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时候,就可能需要治疗了。 
那么血小板偏高是不是就没问题?
血小板太高了也不好。因为血小板高了,和红细胞高是一样的,流动受到了影响,血流速度缓慢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血栓,进而引发心梗、脑梗,危及生命。
而且骨髓增殖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增多还会伴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出血,所以血小板增多时,出现向上的箭头时,也是需要重视的。
2 尿常规 第一项,看颜色 正常情况下咱们的尿液呈现淡黄色 但有些情况下尿液会变成奇奇怪怪的颜色:
红色 可能由肾性血尿引起,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紫萝等食物或者卜利福霉素类药物等也可能将尿液变成红色
白色 多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等引起,也有白色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或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棕黄色 多由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等,服用呋喃妥因和大黄等药物也会使尿液变色
黑色 常发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如恶性疟疾等
如果你发现你的尿液颜色不正常,并且你也没有吃过会使尿液变色的食物或者药物,那么不要犹豫,立即前往医院请医生诊断吧。 
第二项,我们来看尿液的PH值 正常情况下尿液PH值参考范围是: 5.0-8.0之间
食用大量蔬菜水果会让尿液PH偏高,食用大量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会让尿液PH降低。
有一些疾病,如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会使尿液PH值降低。而频繁呕吐、碱中毒等则会使尿液PH值升高。
第三项,我们来看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参数 “+”代表阳性 “-”代表阴性
一般人体内仅含有少量或没有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就要考虑是否有泌尿系感染。
第四项,尿比重 正常参考范围是1.003~1.030
当数值升高时,常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尿比重降低,常见于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 
第五项,尿隐血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是不会出现红细胞的,当发现这一项有“+”时,要注意是否有肾炎、肾病,或者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尿路粘膜损伤、结核、肿瘤等。
第六项,结晶 当结晶大量存在时 应考虑尿路结石可能
第七项,上皮细胞 当肾小管、肾盂、输尿管、 膀胱、尿道等部位出现病变 则相应的上皮细胞在尿液中可出现增多
第八项,细菌 如果这一项呈现阳性 则提示尿路感染的可能 
第九项,管型 如果这一项呈现阳性 那么多提示肾脏有损伤
3 便常规 第一看颜色! 一般正常人粪便偏棕黄色,如果出现其他颜色,并且你没有进食过影响粪便颜色的食物或者药物,就需要排查一下是不是有以下的病理性原因啦! 
第二看性状! 很多人觉得自己便便不同的形状可能只是昨天吃坏肚子,NO!NO!NO!其实还有其他不同的原因也会造成上述情况,那还等什么赶快对号入坐吧!
稀汁便 可能是食物中毒、出血性小肠炎、急性(胃)肠炎
米泔样便 霍乱等
黏液便 肠道炎症或受刺激、肿瘤或便秘、某些细菌液附着在粪便表面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等 
溏便 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窦潴留等
鲜血便 直肠癌、直肠息肉、肛裂或痔疮等
乳凝块便 (胃)肠炎,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全,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等
第三看黏液! 是的。你没听错,大便表面上附着一层透明粘液,是不是神奇,通过分析这些粘液也能知道你有没有患有以下这些疾病的风险!
透明胶状 黏液附于粪便表面,提示痉挛性便秘或黏液性肠炎等。
血性黏液 附于粪便表面,常提示肿瘤或肠壁的炎症。
黏液伴脓液和血液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憩室病和肠结核。 
第四看寄生虫虫卵! 当肠道内感染了寄生虫(蛔虫、钩虫、蛲虫等)则显示阳性!如果没有就不要傻乎乎地吃杀虫药了!
第五其他项我们也看看! 脓细胞 发现有脓细胞,提示有肠道感染,多见于急性肠炎。患者往往有发热、腹痛、稀便频繁等方面的表现。这时候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表现进行对症治疗。
吞噬细胞 直肠有炎症时,可见到吞噬细胞
脂肪滴 出现脂肪滴提示是属于胃肠道功能差引起的消化不良,需要及早的行药物治疗改善 
真菌 说明肠道有真菌感染,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就会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造成真菌感染,在抵抗力下降时,也容易造成真菌感染。
淀粉颗粒 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提示是否有腹泻
上皮细胞 可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看了这么多 怎么样 现在知道该怎么解读自己的检测报告了吗? 还不马上收藏起来 自己或者家人都有可能会用到哦~ mua~~
文/ 任诗雨、王宇、熊文莉 图/ 源于网络 编辑:汪 帆
校对:任诗雨 主审:王 伊 新闻热线:0830-3165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