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泸州俯瞰   泸州籍人才大汇总
返回列表
123下一页
查看: 20632|回复: 72

泸州籍人才大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9 14: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浙江嘉兴
楼主一直对泸州籍的优秀人才感兴趣,整理一二看看

一,屈伯川


屈伯川(1909年11月16日- 1997年2月18日) 著名学者、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985大学)主要创始人,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始人之一。原名屈伯传。四川省泸县人。

1928年春考入金陵大学(1952年并于南京大学)预科,同年暑期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32年因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遭到当局迫害。1932年毕业后先后在四川泸县中学、广州桂林第三高级中学任教。1934年9月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留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38年4月回国,同年,参加筹备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任驻会干事负责人,10月参与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任教育处长。1940年1月任延安新华化学工业合作社主任(即新华化学厂厂长)。1942年初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业局任副局长。1945年9月任晋察冀军事工业部工业试验所所长。1947年1月到大连担任"关东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1948年9月参加大连大学的筹建工作,任工学院院长兼科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7月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任院长兼党组书记。1960年使大工成为中国首批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文革"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3月再度出任大连工学院院长。1980年, 使第一个培训高中级经济管理人才的基地--中美两国政府合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设在大工, 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引进国外现代管理教育的办学机构。 1981年9月起任大连工学院名誉院长(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并帮助大连市筹建大连大学。

1983年5月,联合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上书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关于将50所左右高等学校列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议",主要内容是建议国家拿出50个亿,重点资助50所高校,使这些学校到90年代,在仪器设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建议受到邓小平及其他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后来逐渐形成共识, 90年代初期,国家教委即提出"211工程"的设想。

1997年1月,《屈伯川教育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补充内容 (2017-11-20 08:57):
补充两点,整理这个,第一是是自己爱好,第二是希望泸州人能了解这块土地上杰出的人才,以此为榜样,努力成才。第三,由于江安县长期以来属于泸州的文化辐射范围,所以此贴将江安县纳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5: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屈伯川先生是大连理工大学创建者之一,学校分别建有屈伯川雕像,并将图书馆命名“伯川图书馆”,如图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6: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中年陈先生 于 2017-11-19 17:01 编辑

二,刘航琛

四川泸州人。出生在一个酿酒世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是年秋任四川泸县中学校长。青年时即梦想兴办实业,以实业为后盾进入政界,这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无疑是具有进步性的政治思想。1927年受王陵基的赏识并被重用,被任命为重庆铜务局事务所所长,因扭亏为盈而名声远播,被刘湘挖去承办21军财政。刘航琛上任后,一改军阀强索硬派的封建掠夺,采取“加重税捐、争取盐税、整顿特税”之方法,以求“苛而不扰”,广收厚利,从财政上有力地支持了刘湘独霸全川的梦想。1935年任国民党重庆行营财务处副处长,翌年任四川省财政厅长。长期奔走于重庆与南京间,调处刘湘与蒋介石关系。1941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粮食部特派员、政务次长兼四川粮食储运局长,兼任川康平民商业银行董事长,川盐银行董事长以及重庆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四川水泥厂等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1948年任西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为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积极奔走。1949年6月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部长。是年底退往台湾。1975年9月病死于台北。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6: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中年陈先生 于 2017-11-19 17:01 编辑

三,刘国志(刘航琛侄儿,红岩烈士)  
   1921年出生,四川泸州人,1939年毕业于成都建国中学,同年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1941年在西南联大需用分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因上级的疏散而失去了组织关系。中共南方局和《新华日报》先后撤离重庆后,他在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领导下工作,曾担任中共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参与建立和领导了进步学生组织“六一社”。当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政府强令解散之后,他参与建立重庆地下民盟,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为《挺进报》的编创人员与中共重庆市委接上关系,其后又为《挺进报》的编印提供经费,并且是报纸重要的发行者之一。
因上级的出卖,1948年4月19日在四川荣昌与未婚妻曾紫霞一起被捕。先被囚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后被转囚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但他表示“决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去美国留学,拒不在“脱党声明”上签字,他说:“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有死;我如果背叛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1949年11月27日,刘国鋕慷慨就义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时年28岁。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四,凌子风
     祖籍四川合江县尧坝,1917年出生于北京市,孙子凌潇肃
     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同年8月加入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美术工作。1938年参加抗日艺术队,任文学部长,同年11月赴延安。抗日战争期间,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编导委员长、晋察冀边区剧协常务理事、八路军冀中军区火线剧社副社长、延安鲁艺戏剧系教员等职。在延安鲁艺任教期间,创意并制作中国第一枚毛泽东纪念章,向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献礼。
  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延安电影制片厂战地摄影队队长,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联络员,石家庄市电影、戏剧、音乐委员会主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创作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故事影片《中华儿女》。1950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共导演数十部故事片,除《中华儿女》外,《红旗谱》、《春桃》、《骆驼祥子》、《边城》、《李四光》等影片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成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传世之作。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9 17: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五,税西恒,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税西恒(1889-1980),名绍圣,泸州凤仪乡人。早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参与谋杀摄政王的活动,事泄,随机应变,幸免于难。次年,考上公费赴德留学,入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1917年,由于成绩优异,德国国家工程师称号,任德国西门子电力公司设计师,不久回国,从事实业救国。


      1921年,任永宁道尹公署建设科长。为解决泸州照明用电,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甚至变卖自己的产业,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建成泸县济和发电厂(现洞窝水电站)。
1929年,重庆开办自来水公司,聘税西恒任总工程师。时蜀无水泥,他便以石条代替钢筋混凝土,建筑厂房与水池、水塔,亲临现场指挥施工。一次,跳板断折跌断三根肋骨,经抢救治疗,始渐康复。此后,担任四川甲种工业学校教授、重华学院院长、中国公学大学部校长,为祖国培养建设人才。
1935年,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主任,他多方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任教。为解决工具书奇缺的问题,他以自己的工资印制数百册许特的德文《科技手册》,送给师生。并为该院设计修建校楼。1936年,他自费约集个别教授和学生,不顾涉急流、攀悬岩的危险,完成龚滩水电站首次勘测。此后,常同资源委员会人员勘测狮子滩、高滩岩等水利工程,会同查勘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均写出建设规划和方案。
抗战爆发后,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和主张。1941年,任川康经济技术室主任,为川康编辑出五年和十年经济建设规划,被淮为"西南建设之张本"。抗战胜利前夕,任蜀都中学校长,此校为中共地下组织联络据点。他不惧风险,办校五年,从未要过一分报酬,并解囊资助旧币500万元,解决办学经济困难。
1946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会理事。他以该社名义,与重庆21个人民团体发出联合声明,呼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为制止国民党操纵"国大"召开而斗争。次年,他还发表宣言,呼吁重庆各界人士为抗议美军强奸北大女生沈崇的暴行而斗争。
解放后历任九三学社重庆分社主任委员和六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和四川省人民代表,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他赠给川南人民图书馆图书3000余册。1954年任赴朝慰问团副团长。1980年6月18日病逝。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9 17: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佛山
还有一个港大的唐娃儿算不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08: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六,夏之时(上海锦江饭店创办人董竹君的丈夫)
      夏之时(1887-1950),四川合江人,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专攻军事 。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学成归国,回川参加新军,成为新军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 。

1908年奉命回到四川,策动革命。

1911年11月,夏之时在成都市亲自领导并取得了龙泉驿起义的胜利,随后东进重庆与张培爵等人会合,建立蜀军政府,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夏之时任北伐军四川总司令,参加反袁、护国、护法运动,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工作,是四川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进步人士 。

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隐居成都办学,1928年赴上海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四川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曾任合江县佛教分会常务委员、法王寺佛学院院董及合江县银行董事长。

1950年,夏之时被错误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枪决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

1987年,平反昭雪。


夏之时一生前后有三位夫人。

原配夫人阎氏,1913年病逝,育有一子。

第二任夫人系20世纪传奇女性董竹君。董竹君,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是一个洋车夫的女儿,早年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后结识了夏之时,进而跳出火坑,结成伉俪。婚后,随夏之时踏上了去往日本的旅途。在日本,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在家读完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 后来,她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锦江饭店品尝香酥鸭子。解放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人民政府,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生前著有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著名导演谢晋以其经历拍成了电视剧《世纪人生》。1929年,分居五年后,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气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 。

第二位夫人董竹君,两人1914年在上海结婚,1929年分居,1934年在上海离婚。育有4女1子。

第三位夫人唐则吾,1939年结婚,育有一女


夏之时的后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后代多名流,各有成就


1.jpg
2.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08: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从尹吉甫说起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08: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中年陈先生 于 2017-11-20 09:13 编辑

想从近现代的说起,毕竟时间并不遥远,近现代的好了,再说古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0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四川省长李大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王朝闻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七,傅增湘      先说几个题外话
      1,傅家是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世居江安县橙花岛。(后面将总结泸州地区的书香世家)
      2,傅增湘三兄弟均为进士,往上几代为官,往下几代为学者,比如其孙子傅熹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3,助徐悲鸿留学
      4,子孙遗产争夺
      
      傅增湘,字润沅,号沅叔,四川省泸州江安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二甲第六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九年(1903年)以散馆考试一等一名授编修。三十一年(1905)在天津先后创建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和女子师范。三十四年(1908年)任直隶提学使,在保定、天津、滦州、邢台积极创办完善初等师范学校
1917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15日因坚决反对解散北京大学、镇压学生和拒签罢免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的命令愤而辞职。
1911年作为南北和议参议,在上海偶然买到宋刊本《新刊诸儒批点古文集成》,乃汪启淑进呈四库本,开始聚书。又遍交沈曾植、杨守敬、徐乃昌、张元济等人,相互研讨。回京后,继续购得盛昱、端方、徐坊、海源阁杨氏、抱经楼卢氏、江阴缪氏、独山莫氏,及天一阁佚出之书。
后担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以图书收藏研究为乐,开始大规模搜访中国古籍,致力于版本目录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末,曾赴日本搜集流失的中国古籍。一生所藏总计达20余万册。其中多有宋、元、明精刊及抄本。傅的收藏在当时独步天下,中外闻名,仅宋、金刊本就有一百五十余种,后来编制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就著录傅氏藏善本二百八十多种,为同期个人收藏之冠为我国著名藏书家。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傅增湘留滞北京,从事古籍的收藏与整理。1938年他参加日本人控制的东亚文化协议会,先后任副会长,会长。这为后人所诟。他藏有一部南宋本《资治通鉴》,一部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别署“双鉴楼主人”;又由于其在北京西城西四石老娘胡同建有“藏园”作书库,自号“藏园老人”。
晚年弘扬蜀学
对于故乡四川,傅增湘感情极深,然而,自1920年离乡之后,他却一直未能回川,思乡之情使得他“生为蜀人,宜于故乡薄有建树”之情,他亲手编订《宋代蜀文辑存》一百卷,辑录文章二千六百余篇,作者四百五十余人。1944年,为筹集此书印刷费用,傅增湘不惜售去所藏宋元刻本一百余种。为传播蜀人著作,他又精选善本书十二种,由当时名家雕版,编成《蜀贤遗书》,为传承蜀学倾注了心血。

1949年的建国前夕,周恩来特派陈毅持自己的亲笔函,专程拜访。陈毅还未到,傅增湘已经遗憾长逝。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3: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中年陈先生 发表于 2017-11-19 16:22
二,刘航琛

四川泸州人。出生在一个酿酒世家。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是年秋任四川泸县中学校长。 ...

这个算反革命,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中年陈先生 发表于 2017-11-19 17:17
四,凌子风
     祖籍四川合江县尧坝,1917年出生于北京市,孙子凌潇肃
     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 ...

老先生原来只是籍贯在合江。我一直以为出生和少年都在合江。严格讲,这已经不算泸州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中年陈先生 发表于 2017-11-19 17:17
四,凌子风
     祖籍四川合江县尧坝,1917年出生于北京市,孙子凌潇肃
     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 ...

老先生原来只是籍贯在合江。我一直以为出生和少年都在合江。严格讲,这已经不算泸州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中年陈先生 发表于 2017-11-19 17:17
四,凌子风
     祖籍四川合江县尧坝,1917年出生于北京市,孙子凌潇肃
     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 ...

老先生原来只是籍贯在合江。我一直以为出生和少年都在合江。严格讲,这已经不算泸州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中年陈先生 发表于 2017-11-19 17:17
四,凌子风
     祖籍四川合江县尧坝,1917年出生于北京市,孙子凌潇肃
     1937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 ...

老先生原来只是籍贯在合江。我一直以为出生和少年都在合江。严格讲,这已经不算泸州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4: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本帖最后由 中年陈先生 于 2017-11-20 14:22 编辑

江安现在是宜宾辖区(泸州专区撤销之后划入),但由于到泸州市区较近,且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泸州管辖,所以文化和心里距离更偏泸州,本帖中也将江安算入。
我的外公外婆均是江安人,50年代到泸州,个人对江安感情较深。

橙花岛又称“古贤坝”,是江安县长江中的一座岛,岛上橙花飘香,傅家世居此地,是江安著名的书香世家。
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岛上旅游,图片是网上找的。
2.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4: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八,傅熹年(傅增湘孙子)
    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启功先生的私淑弟子。四川省江安县人,1933年1月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
      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1956—1957年协助梁思成教授进行《北京近代建筑史》研究。

1961—1963年参加浙江民居和福建民居的调查研究

1963—1965年协助刘敦桢教授进行《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工作。

1983至1989年间,参加全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了全国公藏的古代书画。

1986年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9年以后,傅熹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建筑史的研究》,1994年完成该专著,200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起,傅熹年承担建设部科技司下达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组布局、单体建筑设计手法和构图规律研究》专题研究,此项目于2000年完成,200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5年任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2003年8月21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4: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九,李光泉
     1936年生于四川省江安县,2003年逝世,原天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1—1983年在美国马里半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大系统分散控制的研究工作。
     曾任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天津市科协副主席。长期从事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编写全国统编教材《自动控制理论》。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1993年至1997年任天津大学校长。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海南三亚
秋天的森林 发表于 2017-11-20 13:53
这个算反革命,哈哈哈哈

成王败寇,无所谓反不反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4: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嘉兴
十,张广义
    1935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学毕业于泸县中学(原泸州一中,现泸州外国语学校)
    1962年2月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无线电技术系。同年回国,历任第14研究所总体室主任,副所长、总工程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081002)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我国第一部电扫描三坐标雷达和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1995年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中所需的三部大型精密跟踪雷达和一部相控阵雷达的总设计师
   1997年后担任机载雷达技术负责人
   1993年获光华基金一等奖,
   1994年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李春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4: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张显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本帖最后由 想和你去吹风 于 2017-11-20 15:59 编辑

傅钟(1900年6月23日-1989年7月28日),四川叙永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开国上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傅钟1.jpg
【人物简介】
傅钟青年时期即热爱祖国,勤奋读书,仰慕倡导革新的仁人志士,崇尚民主、科学和新文化思想。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学生运动。
1920年冬,为了学习救国救民的本领,傅钟与周恩来等一起,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一面在钢铁厂做工,一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由赵世炎组织的对华工的宣传教育工作。1921年冬,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傅钟在法国布里佛中学领导成立"书报流动阅览社",宣传革命思想。1923年转到一家橡胶厂当工人,继续参加了"共产主义研究通信"活动以及同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国家主义派进行的斗争。1925年,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曾在巴黎领导旅法华人集会,声援国内"五卅"运动。
1926年初,傅钟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担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1927年转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学习,1929年底毕业。留苏期间,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扩大会的工作。
1930年春,傅钟回国到上海,在中央军委机关从事干部工作和兵运工作,为苏区和红军输送了许多干部,并为争取外籍海员和瓦解国民党驻沪军警作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军委赋予的任务。在此期间,还翻译了从托尔马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秘密带回来的《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同刘伯承、聂荣臻一起,完成了由周恩来主持的《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游击队怎样动作》等译文的定稿工作。这些著作在中央苏区出版发行后,对加强主力红军建设起到了借鉴和指导作用。
1931年夏,傅钟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十二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红十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反"围剿"作战的艰苦环境中,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文件和教材,并亲自授课,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
1932年冬,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参加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任红四方面军(后兼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同时主办《红军报》、《干部必读》等报刊。他主持起草的《军、师政治部暂行工作细则》、《团政治处暂行工作细则》和《红四方面军政治与党务工作决议》等重要文件,对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加强机关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傅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为增强两军的团结友爱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张国焘反党分裂红军,指令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南下途中,拒绝在张国焘自立的"中央"机关担任职务。1935年11月,任中共川康边区省委书记,领导开辟天全、芦山、宝兴等县新苏区。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傅钟任组织部部长,在干部中积极进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朱德、任弼时、刘伯承、徐向前等为挫败张国焘的分裂阴谋起了应有的作用。到达陕北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致力于一、二、四方面军干部的亲密团结。1937年3月底,列席政治局扩大会议,积极参加揭露和批判张国焘严重错误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傅钟历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为发动群众,扩大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41年,傅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他所起草和撰写的《政治整军方案》、《政治整军训令》、《八路军抗战中政治工作的经验》、《论革命军队建设问题》等文件和文章,对部队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政治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等与会同志的称赞。
1946年初,傅钟随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赴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为贯彻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的方针,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专论。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傅钟回到延安,继续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与制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党的委员会条例(草案)》、《支部工作条例》、《革命军人委员会条例》、《新式整军初步总结》等重要文件。1949年7月,遵照周恩来指示,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为大会作了《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重要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傅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主管军队理论教育和文艺工作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反对断章取义的实用主义。
"文化大革命"中,傅钟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后获平反。
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人物评价】
在5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中,傅钟的战功并不显赫,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资历最老的。
傅钟在1921年冬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入党时间最早的开国上将,其他较早的上将乌兰夫、阎红彦则是1925年入的党。
他曾连任两届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其他担任此职务的是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李富春等老资格的共产党人,由此可见傅钟当时的党内地位。
他还曾任红军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傅钟去世后,魏传统将军以动人的诗句,记述了傅钟光荣征战的一生和雄健情怀:"年少出川,旅欧去国远。由苏返沪,译苏军条今,献与红军三尺剑。不畏险阻,奉命进入鄂豫皖,管政教,西进到川陕。长征后,抗敌战太行,初把民运办。'七大'会上,为团结,奋把山头主义反,博众赞。"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傅钟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5: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黄季陆(1899-1985),字学典,名陆、季陆,叙永县人。少年受民主革命影响,在成都强国高等小学读书,组织小学生保路同志会。并选为会长,参加请愿、讲演活动。后赴上海、北京、槟榔屿等地求学,并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毕业于复旦公学。  
     1918年赴日本,入庆应大学。后转赴美国,入威斯灵大学学政治。旋入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3年赴加拿大,入都朗杜大学,任《醒华日报》主笔。同年归国。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他反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开始出现反共立场。后任孙中山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副委员长、广东大学法政系主任。1925年参与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任海外部长等职。次年1月,国民党"二大"会议通过弹劾西山会议派的决议案,黄受严重警告处分。但他不醒悟,仍在其党部活动,并任青年部长等职。  
      1927年初返川,任成都大学教授,因坚持西山会议派立场,被武汉国民政府下令通辑。旋即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黄返川任国民党四川清党委员、省党部执行委员等职。1928年任广东省党部常务执行委员兼《国民日报》社长,并任中山大学教授。以后,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代表大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西安事变后,他在香港通电力主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第四副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兼宣传处长,内政部常务次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在川大任职期间,把川大由峨眉迁回成都,多方筹集资金,扩建校舍,增添设施,延聘名师,增设院系,扩大办学规模,使川大成为多院系的综合大学。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时,他激烈反对师生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并支持纵容特务迫害进步教授。1948年返叙永,拉拢地方各派势力为他活动,竞选为国民党"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乘飞机去香港,后赴台湾。  
      从1951年起先后任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内政部长,考选部长,教育部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85年4月24日,病死于台湾。生前著有《我们的总理》等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5: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黄方(1883-1912)字鹿生,名学粹,叙永县人。毕业于川南经纬学堂。在校时组织输新学社,受革命思想影响。他任侠好义,被人称为"小孟尝"。  
      1907年入同盟会。与佘英等发动永宁起义,在黄家中赶制炸弹,一晚因收炸药不慎而爆炸,黄负轻伤。永宁县吏侦悉,正欲捕方等,幸被会党派人报信脱险。永宁事败后,方等复谋泸州、江安起义,未成,潜去成都。同年10月,方等密谋成都起义,事败,与杨维等6人先后被捕入狱,受到终身监禁。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成都光复。黄等出狱。次年初,任川南军政府总司令,先后统一川南25县。唯合江县吏,前被同志军围攻3月不下,今闻黄就任,派人送信归降,但需黄前往,始开城门交印。1912年1月19日,黄率兵一连,乘船东下,入城受降,接管安民,押回盐税银,率队返泸,行至菜坝茶憩亭时,突遭滇军黄子和部袭击,壮烈牺牲。同年3月18日蜀军政府追赠黄方等为辛亥革命烈士。后由民国政府拨款与佘英烈士合竖碑塔纪念,至今矗立在市文化宫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0 15: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泸州

      陆更夫(1906-1932),字承楠,号梗夫,叙永县人。青年时在成都求学,受五四运动影响。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改名为更夫。有人笑陆说:"更夫者,打更匠也"陆饶有风趣地回答说:"今日中国更需要更多的打更匠,彻夜巡逻,警惕匪盗,报晓黎明。打更匠,何辱乎?"次年北伐开始,任叶挺独立团连长,参加汀泗、贺胜桥战役及攻克武昌等战斗,立有战功。  
      1927年2月陆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宣传科长,校刊主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陆撰写《斥蒋介石》等檄文,声讨蒋的叛逆行为。同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教导团连长,率队参加广州起义,负阻击白鹅潭帝国主义军舰和保卫起义指挥部的警卫工作,战绩显著。广州起义失败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兼十一团党代表,参加保卫海陆丰苏维埃根据地的战斗,战功卓著。  
      1928年秋,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归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调中央军委工作及任巡视员。12月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主持省委工作。1932年5月6日,在沪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转押到广州。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向同室难友立誓说:"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死,虽死犹荣!"7月15日被杀害于广州。时年26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862 | 帖子:16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830-31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