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关爱老年口腔 乐享健康生活”。
今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口腔科重点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举行“全国爱牙日”大型义诊活动,专家针对龋齿、牙周疾病等进行免费看诊,并向市民朋友宣传护牙知识。
医学指导:
“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老年人常伴有牙龈萎缩、牙缝大,容易嵌塞食物残渣,不但要每天早晚刷牙,还需要使用牙间隙刷或者牙线清理牙缝,晚上睡前清洁牙齿更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刷牙时切记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老年人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牙间隙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并根据牙缝大小选择不同型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无论种植牙、瓷牙、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每天需要清洁维护。种植牙和瓷牙不能自行取戴,假牙周围可能附着食物残渣及细菌,坚持饭后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牙线及冲牙器等。
活动假牙可以自行取戴,需在每餐后取下清洁,用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活动假牙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晨起后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戴上,切忌不可使用酒精或者热水消毒。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量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牙周疾病是导致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导致牙周炎的因素有:
1、口腔卫生差;2、常年不洁牙;3、吸烟;4、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等有关。
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需要警惕,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牙周疾病,尽量保留天然牙。
老年人如果有残冠、残根,往往会导致舌部溃疡、脓肿以及间隙感染,甚至影响眼耳鼻邻近器官的健康,如果有特别松动的牙齿,会造成咀嚼功能严重丧失,进而导致颞下颌关节出现弹响、疼痛等症状。
老年人牙齿缺失后要及时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固定假牙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活动假牙一般拔牙1周后即可修复。
老年人是口腔黏膜疾病高发群体,应更加关注口腔黏膜变化,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口腔黏膜长期受到残冠、残根的不良刺激或有烟酒嗜好,容易发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应早期预防,戒除烟酒嗜好,不嚼槟榔。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老年人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口腔疾病发生、控制口腔疾病发展。